洛阳城建设计院以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思路为指导,以城市空天地三维模型为载体,以数据为驱动,以应用为牵引,全面推进CIM平台建设。通过平台进一步整合和关联各种工程数据与业务数据,初步建立地上地下一体化、室内外一体化、高精度、多层次的数字底座;全面集成地理信息、建筑信息、空间信息、视频等城市运行数据,为项目全生命周期建设提供技术支撑,为城市综合化运营提供数字孪生底板
平台架构
平台搭建前期,我院强调顶层设计先行,健全数字安全机制,利用国产软件平台结合我院积累的技术资料,系统谋划CIM平台建设整体架构,明确平台的目标定位、技术路线、实施路径,通过同步构建“数据网”与“业务链”,为CIM平台的落地建设提供总体指导。平台由 “一基础、一底板、一平台、N应用”即 “1+1+1+N”的架构组成,横向层次中,上层对其下层具有依赖关系,纵向体系对于相关层次具有约束关系。
CIM基础平台总体架构
数据分级
城市信息模型数据分级按照《城市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》相关规定可分为地表模型、框架模型、标准模型、精细模型、功能模型、构件模型、零件模型7个等级。BIM技术研究中心在行业标准的基础上,深化CIM基础平台数据标准,明确数据资源的类型、格式、结构和精度,为成果资源的汇聚与入库提供了数据“模板”;编制平台空间编码体系,提出了多源异构数据之间融合与校核的方法,为不同类型数据的相互关联提供空间“媒介”;开放平台API接口,规定了数据应用、服务转发、系统衔接的具体格式、频率和对接方式,为不同模块之间集成整合提供了准入准出“通行证”。
CIM基础平台数据分级分类
场景应用
依托CIM平台提供的数据服务和通用能力,调研梳理规划、建设、交通治理等领域核心业务需求,以中心城区为试点,建立多场景的应用模块,形成了多样化、差异化的“CIM+”亮点应用。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了方案汇报、交通仿真、数字交付、桥梁监控等场景应用,在引领业务应用创新的同时,推动未来CIM平台在更大范围、更多领域拓展运用。
CIM+场景应用